《吕氏春秋》简介
成书背景与作者
《吕氏春秋》成书于公元前239年,由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。全书共120篇,20万言,是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之一。
内容结构与分类
核心内容
- 六经
- 八素
- 纪传体通史
- 诸子百家的思想辑录
编排特点
- 按"春、夏、秋、冬"四季划分章节
- 每篇以"吕氏春秋"命名
- 采用问答体阐述治国理念
思想体系
核心主张:主张"道法自然",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性。
历史观:提出"治乱兴衰"的周期律理论,主张以史为鉴。
政治思想:倡导"德治"与"法治"结合,反对独断专行。
历史影响
成书时间 | 公元前239年 |
保存情况 | 仅存部分篇章,散见于《史记》等文献 |
学术地位 | 秦汉之际综合集成性著作的代表 |
现代价值 | 蕴含早期系统思维与历史认知方法论 |
版本流传
- 汉代列为官方典籍
- 唐代列入"五经"辅助教材
- 清代《四库全书》收录残卷
研究现状
当代学者多从三方面研究:1.思想史价值;2.文献学价值;3.编纂学价值。